台灣幾家知名的台菜餐廳中,「欣葉」應該是現在發展得最有規模,也是最為中外遊客熟悉的一家,也是米兒一直很喜歡的台菜餐廳,因為幾乎每一次去用餐,菜色都能維持在水準之上,這也是欣葉台菜始終屹立不搖的最大原因。

 可能很多人都知道,欣葉台菜最早是從雙城街19巷裡的一家只有11張桌子的小吃店起家,因為菜色口味好,口耳相傳之下吸引愈來愈多客人,一直到現在,仍然有些當年就一直在欣葉任職的員工還在職,像是員工編號31號的阿姝姐,現在仍然在雙城街本店服務,許多老客人只要來這裡沒看到她就會覺得不對勁兒!除了因為服務溫暖熱情,有空的時候,她還會跟你說說當年欣葉的故事。

 米兒喜歡聽故事。聽著阿姝姐講起仍然在戒嚴時代的欣葉,因為客人絡繹不絕,一直到宵禁時段仍然高朋滿座,「我們只好把鐵門拉下來,讓客人在店裡繼續用餐,還得派個人在門口把守!」說起那個時候的故事,阿姝姐臉上的光彩都變得不一樣。

 很好奇地問阿姝姐,為什麼欣葉開了四十多年仍然受到客人歡迎,她想了一下,沒說因為菜色好吃,反而認為是「欣葉的服務精神」。回想起她還是少女時代,創辦人李阿姨如果發覺服務人員的應對進退不夠好,就會親切地拉著員工的手到一旁,輕聲細語地教員工說話的藝術和應對進退的技巧。阿姝姐笑著說,李阿姨很少用罵人的方式,所以員工向心力都很高,也很樂意尊循董事長的服務精神,為客人提供最好的服務。說著說著,阿姝姐突然認真地說:「還有,我們的薪水從來都是會提前發,絕對不會拖遲一天!對基層員工來說,欣葉真的提供了一個安穩的工作環境,所以很多員工都跟我一樣,一做就是幾十年!」

 這麼多年來,欣葉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2008年的大改裝,把原本以墨綠色為主的企業色改成金色,並改掉當年的卡式座位,讓空間變得清爽明淨,再加上旗下呷哺呷哺火鍋店、日本料理店、甚至是咖哩匠、位於101的食藝軒,以及年輕化的品牌小聚,到後來從馬來西亞引進金爸爸南洋餐廳,並到大陸展店,欣葉的版圖從台菜擴展到不同的業別都有不錯的成績,足見一個企業的精神,深深影響著整體的發展。

 其實想想也對,如果菜色八十分,搭配上令人窩心的服務,吃起來就會覺得有一百分!難怪多年來那麼多死忠的顧客。

 當然啦!因為李阿姨自己對做菜有興趣,愛吃也懂吃,所以對菜品的要求自是不在話下,就像是米兒每到欣葉一定要吃的地瓜稀飯,要挑選什麼地瓜、什麼米,什麼時候放地瓜,煮到什麼程度放米......因為對細節的講究,所以每次來吃的地瓜稀飯都可以維持相同的水準,不會太稀不會太黏,即使不配菜都好好吃啊!

 和地瓜稀飯最對味的當然就是菜脯蛋、煎豬肝、三杯雞啦、杏仁豆腐啦!阿姝姐總是說:「欣葉的每一道菜幾乎都有故事!」除了品嘗堅持品質的好味道之外,有空的時候不妨聽聽他們說故事,你一定會覺得,那天的菜特別特別有滋味!

 

SHIN-7032.jpg

孔雀烏魚子,把烏魚子包上海苔和魚漿炸過再切片,看起來就像孔雀開屏一樣,這是欣葉從小吃轉型做宴席菜之後的招牌菜色之一,不僅賣相好,吃起來也有不一樣的豐富口感。

SHIN-7036.jpg

煎豬肝自然是到欣葉必點的菜色,軟嫩的豬肝加上調配得宜的醬汁,一定要趁熱熱吃才能品嘗到最棒的滋味。

SHIN-7037.jpg

正宗菜脯蛋,因為煎法不同而有著如同蛋糕一般的外型,蛋皮鬆軟,餡料扎實,裡頭特別挑選過的蘿蔔乾香中帶甘味,百吃不厭啊!

SHIN-7047.jpg

三杯雞,三杯做法的菜色在菜單上有好幾種,米兒最愛還是三杯雞,因為雞選得好,Q彈的雞皮與有咬勁的雞肉吸附了醬汁,即使在九層塔很貴的季節都不手軟地放進去提味增香,吃起來就是過癮啊!

SHIN-7052.jpg

巧味潤餅卷,多年來都跟同一家潤餅供應商採購當天製作的潤餅皮,再加上豐富而各別都有講究的配料,卷起來扎扎實實,咬下去皮Q菜香脆,花生粉與香菜的香氣,總有種療癒的效果。

SHIN-7057.jpg

SHIN-7058.jpg

紅蟳米糕,一開蒸籠就讓人忍不住深呼吸的經典菜色,肥美的蟹黃閃著晶瑩的光澤,先吮指食蟹後再品嘗香Q的米糕,吃不完還想打包回家哩!

SHIN-7062.jpg

煮法非常講究的地瓜稀飯,泛著金黃的色澤,綿軟香甜的地瓜與入口即化的米粒,恰到好處的濕潤程度,不用配菜就很美味啊!

 

SHIN-7067.jpg

餐後送上的麻糬是古早味做法。阿姝姐說,以前客人很多,常常吃完還坐很久,為了讓等待的客人早點有位置坐,李阿姨想出把桌面清空後,送上甜麻糬招待客人的做法,客人吃完甜點就會心滿意足離開,而等待的客人也很快有位置坐,皆大歡喜的甜蜜滋味。

SHIN-7069.jpg

杏仁豆腐已是客人來欣葉必吃的甜湯,Q滑的質地做起來非常費工,因為是新鮮現磨杏仁製作,沒有香精刺鼻的味道,後來成為許多餐廳都會仿製的甜湯。

SHIN-4123.jpg

很有氣質的李阿姨和李奶奶是欣葉的靈魂人物,因為自己愛做菜對吃也講究,才能造就現在的欣葉美食集團。

 

 

欣葉台菜

台北市雙城街34-1號

02-2596-3255

11:00~14:00;17:00~00:00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這幾年沒有像以前那麼愛吃燒肉,但是偶爾還是想找地方解解饞,雖說常去的愛店就那幾家,偶爾換個地方嘗鮮也不錯。而約客頂級燒肉,就是因為在開幕初期動作很大,看到好多人都寫了這家店,反而沒有讓米兒特別想去,一直到上個月才尋了個機會去瞧瞧。

 因為燒肉店位在三樓,出了電梯之後,說真的我愣了一下,因為從裝潢到服務員的穿著都不像是燒肉店,反而有點像酒吧或美式餐廳的感覺,後來才發現,原來這裡的調酒據說也很有名,所以餐廳裡有個好大的吧台,弄得真的很像酒吧,要不是桌上有燒烤爐,還真的不覺得這是家燒肉店。原來這就是很多人說的後現代風格。其實米兒也無法了解它到底有沒有後現代,但是因為在裡頭沒什麼煙味,可見花了不少錢在抽風淨化上,再加上168坪的大型空間,除了挑高太低有點壓迫感之外,基本上在這裡吃燒肉還算舒適。

 肉品好當然是頂級燒肉店的首要,算起來這裡的價格和品質是合理範圍,特別是這裡提供許多包廂,對於不喜歡鬧騰的人來說,可以在包廂吃燒肉還有專人服務實在是滿享受的。

 因為主打頂級,所以和牛自然是菜單上的主打,但好的肉只要有錢就買得到,為了和市場上的頂級燒肉作區隔,特別聘請本身在東京經營三家燒肉店的日本華僑馬智遠擔任顧問,從肉品的挑選、熟成、去筋分切等小地方都有講究;除了不加太多調味以展現肉質,還提供生牛肉單點,只沾上特製醬油直接食用,就能品嘗出肉品本身的好品質。

 除了頂級澳洲和牛之外,這裡的豬肉、雞肉也有講究,伊比利豬加上桂丁雞,都是不需太多調味就能品嘗肉質鮮美的好食材,有了這些基本元素,再加上服務人員桌邊幫你烤肉,米兒吃下來是覺得烤的功夫還算不錯,有掌握到火候及生熟度的關鍵,所以不用沾醬就滿好吃,但如果喜歡重口味,可以搭配他們的泡菜或是特製醬料也不錯哩!

 

YORK-6156.jpg

擺滿一桌感覺就讓人食指大動啊!!

YORK-4470.jpg

伊比利鹽味豬梅花,320大洋。看這油脂分布再加上光澤就知道肉的品質極好,即使退冰都不會有血水流得到處都是,表示肉的品質極佳。而這種厚度能吃出肉的質感,相當不錯。

YORK-4466.jpg

伊比利松阪豬,320大洋。採取較厚的切法,烤好後吃得出肉質的嚼勁,愈咀嚼愈有味。

YORK-4469.jpg

上選牛舌,580大洋。豐潤的油脂與夠大的面積,說明這是較嫩的牛舌根部,烤好後吃起來果然非常脆嫩香口。

YORK-6172.jpg

開始燒烤後那四溢的香氣讓人食指大動啊!!!!

YORK-4485.jpg

喜歡重口味的人也可以搭配蒜片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

 

YORK-6085.jpg

搭配烤肉食用的泡菜和手作小黃瓜,有清新口腔的作用。

YORK-6087.jpg

 日式胡麻沙拉,220大洋。吃燒肉一定要搭配生菜沙拉,均衡一下。這裡的生菜沙拉相當有誠意,居然給到日本水菜耶!米兒好喜歡水菜嫩嫩的質感!胡麻醬又夠香,真的很棒喔!

YORK-6094.jpg

澳洲天使紅蝦,一尾220大洋。北海道大干貝,1顆380大洋。蝦子處理得很乾淨,所以烤完很方便食用,吃得出食材等級都很不錯,非常鮮甜。

YORK-6132.jpg

日式生牛肉,480大洋。油花非常豐富的牛肉,入口一點都不覺得它是生的,十分柔滑軟嫩的口感,沾上特製醬汁食用,把肉的甜味給引出來,讓人意猶未盡啊~

YORK-6119.jpg

是不是很有美式餐廳的感覺。

YORK-6121.jpg

提供很多包廂,可以有私人聚餐的樂趣。

YORK-6126.jpg

入口處一點都不像燒肉店,米兒一出電梯看到時愣了一下咧~~

 

 

約客頂級燒肉

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號3樓

 02-2393-7168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雖然湘菜在台灣中餐界已經沒有以當那麼紅火了,但是幾家碩果僅存的湘菜館中,只有彭園不但屹立不搖,而且還能老店新枝創立新品牌,以吸引更多年輕客層,繼續將湘菜的美味傳承下去。

 彭園湘菜館在台灣也可算是個傳奇了,特別是人稱「彭老爺子」的創辦人彭長貴,因為師承名聞天下的「譚廚」掌廚人曹四爺,手藝在當年可是比現在那些枱面上的名廚不知好上幾倍,尤其是現在到處都吃得到的名菜「左宗棠雞」、「彭家豆腐」、「生菜蝦鬆」等等,可都是出自彭老爺子之手,雖然不是正統的湖南口味,但是這些菜色卻因為色香味俱全,反而變成台灣湘菜館裡必備佳餚,許多不是湘菜館的餐廳裡,也不難見到這些菜的踪影,可見彭老爺子對台灣湘菜界的影響力有多大。

 有趣的是,左宗棠雞會聲名大噪則是因為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特別喜歡這道菜的緣故,當時季辛吉前往用餐都要包下整家餐廳,成為彭園的活廣告,也讓季辛吉愛吃的左宗棠雞廣為人知,你應該吃過,但你可知道這道菜也是「台灣之光」嗎?因為當年這道菜可是從美國紅回台灣,一直到現在,許多外國人都認為左宗棠雞是湘菜(甚或是中國菜)的代表性菜色!因為這道菜是在1952年,中華民國海軍總司令為了接待美國參謀首長聯誼會主席,連續三天設宴款待,每天菜色都要不同,到了第三天,彭長貴要變出新菜色,就把雞腿肉切大塊,上漿後先炸過,再用湘菜中常用的乾辣椒炒過,加上醬油、烏醋、蒜末、薑末、蔥末等等調料炒過,變成一道大家吃了都喜歡的菜色,因為沒有菜名,彭長貴靈機一動就以湖南名將左宗棠的名字命名。後來彭長貴開在美國開設「彭園」餐廳,這道菜也列於菜單之上,最後還傳回湖南去。時至今日,雖然湖南有些人不認同這是湘菜,但是卻已成為世界性中菜的代表性菜色,可見一位厲害的名廚,是可以創造名流青史的菜色的。

 後來彭長貴回到台灣,於1983年在林森北路開了台灣第一家「彭園」湘菜館,那年彭長貴62歲,仍然每天親下廚房,當時,彭園是許多政商名流才吃得起的高級中餐館,也帶動台灣一陣湘菜風潮,後來曾經名噪一時的「湘廚」,據說有不少師傅都是彭園出來的,所以,一些當年彭長貴在彭園創出來的菜色,到現在都變成到湘菜館裡的必點菜色,也讓這些菜色,變成台系湘菜的代表性菜色了。

 一直到現在,彭園也有了年輕化的新品牌「湘8佬」,試圖將在台灣漸趨沒落的湘菜,重新喚起年輕人的喜愛,雖然想要尋找老味道的主顧客們,還是會到林森北路的老店,但是開始走健康概念的年輕化新品牌,也漸漸嶄露頭角。雖然彭老爺子年事漸高,但他手底下調教出來的師傅們,卻仍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每天端出鮮香鹹辣的彭式湘菜來,讓這樣的美味繼續傳承下去。

 

BM-6821.jpg
富貴雙方,這道菜由蜜汁火腿及烤素方二道菜組合而成。火腿取自金華火腿的中間部分,先以傳統叫化雞的做法製作,然後再蒸,最後淋上蜜汁,成就出鹹甜之味;手工製作的素方餅有四層,又薄又脆,用合頁餅夾上蜜汁火腿一起吃,別有一番風味。

BM-6827.jpg

BM-6829.jpg

包在夾餅裡吃,酥脆鹹甜還有肉香,真的超級好吃,每個人吃完都還想再來一分!

BM-6834.jpg

生菜蝦鬆,這也是彭長貴創的新吃法,因為以往湘菜是不會使用生菜的,是彭長貴的巧思,用生菜包著炒蝦鬆和炸過的油條等等一起吃,沒想到意外爽口,廣受歡迎。

BM-6837.jpg

現在的生菜蝦鬆下面已經不用炸油條了,為了健康因素改用炸餛飩皮,口感同樣爽脆。

BM-6850.jpg
彭家豆腐,雖然是簡單的家常菜,但要將豆腐炒到入味且不爛,則要有一定的功夫及火侯。之所以叫「彭家豆腐」,是因為在民國六十三年左右,彭長貴在飯館做來當員工飯菜,客人看到了,覺得好像很好吃,便跟伙計說「我家吃你老闆做的豆腐」,遂有此名。

BM-6854.jpg

彭家豆腐之所以美味,除了調料之外,還有三十年沒換過的老豆腐廠家,用的是泉水做的水豆腐,嫩滑而吃得出豆香。

BM-6843.jpg
左宗棠雞,堅持選用去骨土雞腿肉製作,一定要現點現炸,炸到七分熟左右就起鍋,再跟調料一起炒至九分熟,上桌時餘溫讓雞肉剛好全熟,正是最鮮嫩的時候,所以一定要一上桌趁熱吃。

BM-6844.jpg
熱呼呼的左宗棠雞,皮還是脆的,肉也多汁,難怪吃過的人都說讚。

BM-6857.jpg

BM-6859.jpg

炒青紅椒這道菜,看似簡單,做法卻很複雜,因為必需將青、紅辣椒分別去籽去皮後才能拿來炒,去皮的手續以往都用烤的,現在則用炸的,如果籽沒去乾淨,就會變成小籽彈,在炸的過程中弄得師傅滿身傷啊!最後再拿來用湖南豆豉炒,鹹香爽辣的滋味,是老湖南人的最愛。

IMG_3979.jpg

彭園林森店的裝潢還是舊式風格,卻是許多人回憶老滋味的首選~~


彭園湘菜
台北市中山區林森北路380號2樓
(02)2551-9157

11:30~14:30;17:30~21:30



美味指數    ★★★★

空間指數    ★★★

實惠指數 ★★★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和身邊的朋友相較之下,米兒的「日本料理」經驗相對少很多,因為2008年以前,米兒是完全不敢吃生魚片的。但是今天,我真的很慶幸自己那一年終於懂得吃生魚片的樂趣,因為,米兒居然有機會可以在台灣吃到在日本已經有81年歷史的「銀座久兵衛」只是米兒沒有想到,壽司屋第二代掌門人「今田洋輔」親手做的壽司,而且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美妙的滋味,和米兒在台灣吃過的頂級日本料理截然不同的風味,不得不歎服,這在日本有「壽司之王」美稱的壽司,果然不同凡響。

 可能和日本的緣分不深,米兒比較少有機會到日本吃頂級料亭、壽司屋,自然也沒去過這家在日本赫赫有名的「銀座久兵衛」,無從比較差異在哪裡,但是這家成立於西元1935年,保留了江戶前壽司正統做法的壽司屋,卻受到日本前首相吉田茂元、日本知名美食家北大路魯山等人的喆愛,就連美國總統歐巴馬前往日本時都曾是座上佳賓。問起一些對日本頗熟悉的朋友,也極力推祟這家在日本已經有七家分店的壽司屋。

  現在「銀座久兵衛」第二代掌門人、現年七十一歲的今田洋輔,20歲就開始跟著父親,也就是「銀座久兵衛」創辦人今田壽治習藝,這麼多年來,那種傳統江戶前壽司師傅的堅持自然是必需的,而扎實的手藝也為他在2012年得到日本「現代の名工」(現代工藝美術大師)的榮耀,在日本有「壽司之父」的美稱。原本米兒以為這樣一個有才有名的師傅應該是不苟言笑的,沒想到他不但是位親切風趣的師傅,而且還能用還不錯的英文跟大家介紹壽司、生魚片的正確吃法,還俏皮地說:「I AM WATCHING YOU!」就是說他會審視在座的客人,是否有照正確方式品嘗他的手藝,因為他可不想自己精心做的壽司和生魚片,被錯誤的吃法給糟踏了!讓人看老師傅堅持,卻又能和客人打成一片的一面。

 今田師傅說,其實42年前,他也曾經來台客座,睽違這麼多年,終於由微風廣場邀請他來台,在微風自營、全台最高樓層的日本料理餐廳「丸本陣」客座,優先為微風主顧客服務,所以只提供10月12日晚餐,與10月13日的午、晚餐各20個座位,總共只有60位幸運兒能品嘗到今田師傅的手藝,要知道,即使你到日本「銀座久兵衛」去,都不見得是今田師傅親自出馬,所以這次的機會真是太難得啦!米兒真是開心能夠參與到這次盛會,也希望微風以後能邀請更多世界名廚來台客座,讓像米兒一樣無法經常出國品嚐美食的人,在台灣就能夠吃到名廚的手藝。

 當然啦!一定有人會說,這些名廚來台灣客座,做的往往和他們在國外的不太一樣。的確,米兒吃過那麼多來台客座主廚的菜色,自然是有驚艷也有失望,尤其是近幾年來台的主廚特別喜歡強調用「台灣在地食材」,這聽起來是件好事,但說真的這些主廚來台時間都很短,能夠把台灣食材處理得心應手的,還真的沒有幾個。而對自己的手藝有相當堅持的今田洋輔,這次大手筆地「全部採用日本進口食材」,為的就是能夠呈現和日本本店無時差的美好滋味!因為成本相當高,再加上傳承多年的正統江戶前處理魚材的手法,一人12000大洋,其實價格還算合理的。

 

IMADA-6754.jpg

此次的菜單中也吃得到江戶前壽司最具代表性的「小肌魚」,雖然已經過了新子的季節,能吃到用醋漬手法處理的小肌魚,以及看到它被做成握壽司之後那美麗的紋路,也是值了!

IMADA-6781.jpg

此次菜單中的握壽司包含二貫星鰻,二種不同的處理手法,各有千秋。

IMADA-6817.jpg

為了今田師傅來台客座的盛事,丸本陣特別做了銀座久兵衛的暖簾,把吧台區和一般客席區作一個區隔,也讓人有恍若到了日本的錯覺。

IMADA-6669.jpg

餐宴開始之前,今田師傅和丸本陣主廚岩城勉在討論工作內容,那時米兒只覺岩城師傅很眼熟,原來他就是當年米兒最喜歡的鮨清田的主廚啦!害我又想起那年他特別招待我吃的海水海膽那美妙的滋味,下次有機會一定要再來回味一下岩城師傅的手藝!

IMADA-6680.jpg

在大家忙著拍主廚工作畫面照片時,季節前菜已經悄悄送到桌上了。用漂亮的黑色盒子盛裝,打開之後發現有三款前菜,今田師傅說,這前菜是唯一和日本店不同的菜色。

IMADA-6684.jpg

那碗鮭魚卵讓米兒印象超級深刻,這是師傅自己醃漬的,每顆都像珍珠般飽滿渾圓,本來非常討厭吃鮭魚卵的米兒,試著放一顆進嘴裡,沒想到輕輕一咬,蹦開在嘴裡的不是腥鹹的鮭魚油,而是清新的鮮美汁液!怎麼可能?後來米兒放了一大口進嘴裡嗶嗶啵啵咬,完全不會有那種油膩感,恰到好處的鹹味,讓整個口感大加分,於是我把一整碗都扒完了,意猶未盡...........

IMADA-6681.jpg

最前面用了頂級魚子醬搭配鴨肝,放在烤脆的吐司上,濃縮的鮮味相當迷人。中間的滷鮑魚則飽吸醬汁,咬起來十分有彈性,不是那種嫩嫩的口感。最後面那個因為急著要去拍照,完全忘記是什麼了~~哈哈~~(搔頭~)

IMADA-6675.jpg

就是因為眼睛瞄到今田師傅開始處理刺生的部分,連忙離開座位來拍攝。今田師傅處理鰹魚的手法十分特別,還一邊做一邊問大家,薑、蒜大家喜歡嗎?哈哈~因為他二個都有放!

IMADA-6678.jpg

這個季節的鰹魚正肥美,瞧那被切成蝴蝶狀的魚片那迷人的光澤,在中間夾入薑泥、蒜泥和細香蔥花,然後包起來,再切成小塊,米兒還是第一次看到這種作法。

 

 

IMADA-6685.jpg

生魚片以拼盤的方式呈現,這次共有青森的大間黑鮪魚、日本九州鹿兒島的紅魽魚、靜岡的鰹魚三種。因為光線的緣故,米兒這次照片拍得不甚理想啊.........殘念~~~

IMADA-6691.jpg

開始吃之前,今田師傅示範正確的生魚片吃法,他說最大忌諱就是把哇沙必攪到醬油裡去!雖然這件事情對懂得吃日本料理的人來說應該是常識,不過他仍然英文介紹,應該把哇沙必抹一點在魚肉上,再卷起來挾著吃,而醬油則是可沾可不沾的。

IMADA-6692.jpg

青森大間鮪魚腹肉,非常漂亮的油花,咬下去沒什麼筋,卻有著優雅的香氣,並且沒有鮪魚那種微酸的尾韻,非常肥美。

IMADA-6694.jpg

來自九州鹿兒島的紅魽魚,血合的部分豐富了整體的風味,卻完全沒有一絲腥氣。

IMADA-6695.jpg

說起來,鰹魚是米兒最害怕的生魚片魚種之一,因為米兒吃過一些厲害的師傅處理出來的鰹魚都有一個腥味,會讓米兒無法吞下肚去。而今田師傅不用「鰹魚半敲燒(鰹のたたき)」的手法,而是把鰹魚直接切厚片後再以蝴蝶式刀工處理,夾入薑泥、蒜泥和細香蔥,說真的米兒一開始好害怕喔!但吃了一小塊之後,咦~~完全不腥耶!即使它是帶皮的!!!哇!好驚訝喔!米兒說真話,這是我第一次這麼愉悅地把鰹魚刺身給吃光光!

IMADA-6703.jpg

烤物是烤鮪魚下巴,只有把表層烤熟而已,裡面還是刺身的柔滑口感,淡淡調味本身吃起來已經很美味,搭配混和了柚子胡椒的蘿蔔泥更是絕妙組合。

IMADA-6707.jpg

接下來就是重頭戲,握壽司時間!說真的要拍師傅握壽司還真是難...........因為他動作又快又俐落,再加上要越過別人的頭去拍,很難抓到我想要的角度啊~~~~~

IMADA-6708.jpg

人家說壽司師傅的手有異於常人之處,很想跟師傅握握手,但是最後還是沒有機會。

IMADA-6713.jpgIMADA-6715.jpg

捏每一貫壽司都好認真喔!

 

IMADA-6720.jpg

因為一個餐期有20個人用餐,所以師傅得先做好再一一分給客人,我想這樣或多或少會影響壽司的口感,但最後吃起來還是~~嗯~~迷人啊~~

IMADA-6725.jpg

今田師傅其實有點老頑童的FU~~讓人覺得吃高級壽司不是件拘謹嚴肅的事,吃他的壽司,是很難得的歡樂體驗。

IMADA-6729.jpgIMADA-6732.jpg

第一貫是鮪魚腹肉,薄薄的醬油引出了魚肉的鮮美,那美麗的油花說明了口感的柔潤,因為醋飯不會偏甜,吃來特別清爽。

 

IMADA-6741.jpg

醬油漬刺身,混亂中忘記問這貫是什麼魚(很抱歉米兒跟魚不是那麼熟......只認得辨識度高的魚~吐舌頭~~),特別調過的醬油引出白肉魚的甜度,帶點微Q的口感,和醋飯非常協調。

IMADA-6745.jpg

IMADA-6748.jpg

江戶前壽司最具代表性的一貫,就是用醬油漬鮪魚赤身,但師傅的手法是在表層先微炙過增加香氣和口感,濃郁的醬油讓赤身豐富的味道更加分明。

IMADA-6756.jpg

這次的貝類刺身有二貫,這貫是干貝,用海苔卷住醋飯,因為干貝的口感帶點微脆,必需用海苔卷住固定,這貫如果不照著師傅的正確方式夾取的話,很容易就會讓醋飯分崩離析喔!正確夾取握壽司的方法,今田師傅說,要先把壽司側翻倒,然後用筷子從側面,一邊夾住魚肉,另一邊夾著醋飯,這樣即使要沾醬油,都不會把壽司弄散喔!!

IMADA-6758.jpg

小肌魚握壽司,醋漬後的清爽,在捏成壽司後抹上淡淡醬油提味,無論形、色、味皆美好!

IMADA-6763.jpg

IMADA-6766.jpg

煮蛤蠣握壽司,對於一向懼怕貝類的米兒來說,這貫形狀非常漂亮的握壽司送到眼前,真的猶豫很久!但一送入嘴裡先感受到的是醬汁的香甜,一經咀嚼後,蛤蠣的脆嫩肉質化成小小的鮮味分子布滿口腔,卻沒有一絲我討厭的「貝味」啊!

IMADA-6768.jpg

江戶前壽司的玉子燒做法和出汁玉子燒不同,是加了極細的蝦泥慢火半煎烤而成的厚片,吃起來有類似蛋糕的口感,鬆軟中帶著滑潤。感覺今田師傅處理這玉子燒的溫度應該很低,有種低溫熟成的綿密感。

IMADA-6770.jpg

此時師傅們開始問大家,海膽握壽司要不要加海苔,因為米兒想知道師傅怎麼處理海膽握壽司,所以選了不加海苔的。殘念的是後來才知道原來據說海膽軍艦是銀座久兵衛首創的,應該點那個才對啊~~

IMADA-6774.jpg

師傅很有趣,送到我面前的海膽握本來是沒有塗醬油的,但我取下放到骨盤後,他突然說要幫我抹醬油,我顧著拍照也忘記問為什麼了~~XXXDDD~~

IMADA-6777.jpg

但總之這貫用馬糞海膽做的握壽司,真是甜度超高的銷魂逸品啊!幾乎沒有明礬味的海膽瞬間在嘴裡化開,在黏膜間舖天蓋地的鮮味、甜味與醋飯融合,有種捨不得吞下去的FU啊~~

IMADA-6783.jpg

星鰻握做成二種風味,背部帶咬勁的部分以醬燒方式呈現,濃郁的甜味鰻魚汁把鰻皮的滑潤引了出來,呈現令人愉悅的口感。

IMADA-6786.jpg

鬆軟的腹部則以柚子鹽提味,入口就能感受到屬於星鰻的那種超級鬆軟的質地,淡淡柚子香氣令人難忘啊!

IMADA-6788.jpg

IMADA-6792.jpg

握壽司已經吃得很飽了,沒想到此時又來了海苔卷。這海苔卷的做法很別緻,是一卷裡頭同時卷入三種食材,師傅們再用巧妙的手法,同時切開二卷,最後每個人都可以分到一整卷三種不同口味的海苔卷,包括了自製干瓢、鐵火卷與小黃瓜卷。鐵火卷自然是極鮮的,不沾醬油都好吃,而干瓢是米兒喜歡的香甜口感,小黃瓜則有清口的作用。

IMADA-6806.jpg

椀物是菊花真薯,用山藥泥加上魚漿、蛋白揉成的丸子,加入菊花瓣增添香氣,咬在嘴裡似有包餡的口感,而湯頭屬於略為重口味的高湯,不是清淡悠遠的那種。

 

IMADA-6811.jpg

果物則是日本甜柿,好甜好脆,非常有季節感的結尾。本來還有一個杏仁豆腐甜點的,但不知為什麼最後大家匆匆忙忙全跑光了,然後就沒有吃到,好殘念喔~~~

 

IMADA-6814.jpg

 

IMADA-6818.jpg

丸本陣擁有極佳的視野,晚上來這裡用餐的感覺應該非常棒!下次找時間來吃晚餐!

 

 

 

丸本陣.鮨割烹

台北市信義區忠孝東路5段68號(微風信義)45樓

02-6639-7786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認識葉偉志師傅,是他在君悅酒店漂亮餐廳任職的時候,想一想,漂亮的港點也只有那段時間味道最好啊~~所以,幾乎吃過葉師傅的港點的人,都會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沒想到他最後放棄了五星級飯店點心房主廚的工作,決心到南部開一家獨立餐廳,規模不大,但是手法與用料都不馬虎,所以,即使米兒是在地糖仔開幕好幾年之後才第一次造訪,但期間已經不只一次聽朋友說:「好吃!」

 大家都知道,港點要好吃,最好就是當天現做、現點現吃,但以一般獨立餐廳來說,現做點心需要大量手工,在人力成本那麼高的狀況下,要做得好吃又兼顧平價實屬不易;但因為葉師傅自己就是點心師傅,他領著一班跟他有相同理想的年輕人一起打拼,堅持他的理想,幾年下來,也讓地糖仔成為高雄人氣點心餐廳。

 除了新鮮現做的點心,葉師傅也把當年他在君悅飯店用來搭配點心的獨門的「薄荷辣椒醬」帶到南台灣,而且,因為他的地糖仔不再只有港點,而把其他菜系的中式點心也加進菜單,所以一上桌就可以看到桌上提供六種不同的醬料佐餐,漂亮的擺盤,給人很好的印象。菜單上除了幾道招牌點心,還不定期推出創意版點心,不但賣相好,口味也讓人覺得別有新意。

 許多客人最為推薦的就是這裡的「鎮店招牌太極露」,一碗黑白分明,看起來明明是「凍」狀的太極露,其是是黑芝麻糊和杏仁茶組合而成,湯匙一攪下去,慢慢變成大理石狀,第一次吃的人都會訝異:怎麼把二種液體做成如此涇渭分明的?葉師傅笑著說,這是他研究了很久的秘技,以前很多客人要外帶他都不讓,因為常常外帶沒多久就混成一團了,但現在他的技術已經可以做到外帶也不會走山太多的程度!光從這個小地方,就可以感受到葉師傅的用心!
 形色味皆美的「勝瓜釀玉帶環」也是地糖仔的招牌菜色,在澎湖絲瓜裡鑲入大草蝦仁和北海道干貝做的內餡蒸成,淋上高湯芡汁後再綴上鮭魚卵,上桌就像寶石般閃著迷人的光澤,豐富鮮味讓人食指大動!而這裡的人氣菜色之一「天網煎鍋貼」是北方點心的變型,是在煎傳統鍋貼前先放入特製的麵網,煎出來不僅賣相好,吃起來也多了獨特的香脆口感。創新的金絲明蝦卷,是在明蝦餡外包了德國麵線,因為加了起司,所以一掰開還有牽絲的質地,是大人小孩都喜歡的單品!

 所以吃過一次,就老是會想起葉師傅的點心,總想著什麼時候還可以下高雄解饞啊~~

 

IN-7649.jpg

葉師傅的點心擺上桌,就讓人覺得秀色可餐。

IN-7644.jpg

每桌都會附上六種不同配料,讓你搭配點心自由組合,綠色那個就是有名的薄荷辣椒醬。

 

IN-7656.jpg

魚卵靚燒賣,鮮美的燒賣加上魚子醬,不僅賣相更好,口味也更上層樓。

IN-7659.jpg

掰開還會牽的金絲明蝦卷,外頭是炸得金黃酥脆的德國麵線,搭配美味的明蝦餡,很受小朋友歡迎。

IN-7663.jpg

金瓜煎芋絲是葉師傅的獨門點心,把金瓜和芋頭切絲後煎成鬆軟卻帶咬勁的糕狀,愈吃愈香。

IN-7672.jpg

勝瓜玉帶環是地糖仔的招牌點心,鮮爽脆嫩,漂亮的配色更讓人食指大動!

 

IN-7680.jpg

煎得金黃的蘿蔔糕,咬起來酥中帶嫩~~

IN-7685.jpg

賣相誘人的天網煎鍋貼,酥脆的天網為多汁的鍋貼加分不少。

IN-7692.jpg

都說是中式點心專賣,所以這裡也有紅油抄手,而且那紅油調得相當川味,好吃得很。

IN-7698.jpgIN-7703.jpg

 

千層蘿蔔絲酥餅,做工細膩的蘿蔔絲酥餅,除了那輕輕一捏就碎的酥餅皮外,還有柔滑鹹鮮的蔔蔔絲餡兒。

IN-7705.jpg

鎮店招牌太極露,不僅口感幼滑,那黑白分明的液體,總讓心摸不著頭腦到底怎麼做到的?

IN-7723.jpg

店面簡約但溫馨。

 

 

地糖仔中式點心專門店
高雄市鼓山區美術南二路132號
07-553-2100
11:00~14:30、17:30~21:00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年迪化街的商業正繁盛,許多布商、茶商、藥商雲集,熱絡了整個大稻埕,造就了許多富商巨賈,也寫下了許多傳奇故事,而米兒居然到現在才發現,藏身在民生西路某大樓三樓的「菊元日本料理」,不但已經有近四十年歷史,而且是當年少見開在大樓裡、擁有四百六十坪超大空間的大型日本料理,這讓我對這家店產生了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在現任董事長葉茂州先生的解說下,米兒彷彿看了一齣以大稻埕為背景的紀錄片,很有收穫!

 原來,菊元日本料理所在的這棟大樓約莫是在民國66年左右落成,樓高八樓的大樓在那個時候的大稻埕來說,算是少見的高樓,是由當地幾個富商一起投資興建的。而現在菊元所在的三、四樓,是一位木材商所有,他決定把這個空間用來開一家全台灣最大規模的日本料亭,於是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投資,股東成員包括了當年馬偕醫院董事長和多位迪化街富商以及日本華僑。因為自己本身就是木材商,所以當年在裝潢的時候,全部用的都是很好的木材,不但樑柱用的是沒有「木眼」的上木,就連現在仍然在使用的桌面,都是台灣檜木製成,因此這些木頭相當耐用,從開幕就保留至今,也因此,光裝潢就花了二千萬,在當年可謂天價。

 為什麼店名叫菊元?是因為當年台北最夯也是第一家有電梯的百貨公司就叫菊元,為了讓顧客印象深刻,所以也取名菊元,時至今日,該百貨早已不在,但菊元日本料理卻屹立不搖。

 因為股東成員政商關係都好,剛開幕時號稱全台灣最大最有水準的日本料亭,還從當年最夯的銀座日本料理挖角多位師傅及外場人員,並從日本聘請日本師傅及日本藝妓駐店。開幕前三個月,客人們就這樣吃著最頂級的日本料理,一邊聽藝妓彈三弦琴,讓客人恍若置身日本,所以,當年許多政界名人、富商巨賈都是這裡的常客。

 但開了三個月之後,股東們卻發現請日本師傅及藝妓,就花掉人事成本的一半,開銷太大,於是資譴了他們,讓台灣日本料理師傅坐鎮,沒想到因為台灣藉師傅更懂得台灣人的胃口,更受到客人歡迎,慢慢從日本料亭轉型成「和漢料理」。多年來,菊元日本料理的生意也隨著時勢起起落茖,尤其是佔地460坪的超大規模,在經營上相對困難。好在菊元的股東們懂得變通,從接待日本觀光團、到開始辦日式婚宴壽宴桌,菊元的和漢料理走向漸漸定型,一直到現在,還是有許多人會來這裡「辦桌」請客,菜單上有日本料理,也有台菜中國菜,和、漢融合的菜色,至今仍是大稻埕一帶,許多人共同的回憶。

 這樣子的老餐廳在台灣其實是碩果僅存了,因為當年的股東多半都已經往生,現在的葉董也是後來才接手管理,他笑著說:「我們這裡有很多員工都是做了三十幾年的,像我們主廚就從開幕待到現在,所以味道始終都是老客人喜歡的,沒有變過!」所以,即使在SARS那年,許多有錢人相繼跑到國外去,讓整個台北市的商業蕭條,菊元的生意卻受到小小的影響,「因為老客人對我們有信心。」

 聽葉董說故事的同時,還真的看到不少客人是扶老攜幼來此用餐,我突然想起出電梯時看到門口非常突兀的不鏽鋼圍欄,「那是我們特別為行動不便的老客人設計的扶手,他們出電梯後可以扶著扶手慢慢走到店裡來。」對老客人如此貼心,難怪這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們,不辭辛苦仍要來此用餐!

 現在菊元的菜單上除了宴席桌菜之外,還提供800元起的無菜單料理,「因為常有客人說我們桌菜很實惠,但是一次要12人分真的吃不完,所以我們開始提供個人套餐。」葉董解說著。從這些小細節,在在都能感受到這家老餐廳,要給客人的不僅只是新鮮美味的食物,還有無可取代的溫暖服務。

 但是米兒很好奇,這樣的餐廳,除了老味道和溫暖的服務之外,一定有什麼私房菜色!葉董沈吟了一下說:「但是現在吃不到!」啥?為什麼吃不到?原來就是這裡的梅汁排骨,只有在每年11月到3月才供應。「當年日本人喜歡用醃梅子配飯,所以日本師傅醃了很多,他們離開後,剛開始也不知道要拿它來做什麼,後來師傅試著拿它來燒排骨,沒想到意外好吃,和外面的梅汁排骨截然不同,於是每年我們都會在梅子盛產季節買個二百斤回來醃,但要足夠的時間陳年才做得出那個味道,所以不是什麼時候來都吃得到!」葉董看我一臉饞相,就拿了一小碟還沒到時間的醃梅子讓我解下饞,哇!這醃梅子看起來像紫蘇梅,但吃起來截然不同,帶點淡淡酒香,充滿時間的醇厚感,看來冬天一定要再找個時間來嘗嘗呀!

 

 

菊元-6447.jpg

綜合壽司盤,依品項計價。這裡的花壽司,裡頭包著的醃瓜、香菇都是自己做的,再加上古早味的微酸醋飯,整個讓米兒回想起小時候吃到的花壽司那個味道,好吃、也好讓人懷念的滋味。

菊元-6450.jpg菊元-6451.jpg

這二款就是菊元主廚的創意壽司,用龍蝦沙拉和鮭魚卵搭配奇異果和醋飯,吃起來意外清新爽口。

 

菊元-6455.jpg

菊元-6459.jpg

生魚片拼盤,這裡的魚生多半都是葉董親自到魚市場採購來的,用的都是最新鮮的魚獲,而且切得非常大塊,是台灣人喜歡的那種豪邁式切法,因為新鮮,所以好味。

菊元-6463.jpg

菊元-6470.jpg

炸蝦天婦羅,1隻150大洋。只要點炸蝦就會附送蔬菜天婦羅,這裡的蝦用的是大明蝦,粉漿不會太厚,咬下去就能吃到明蝦扎實鮮美的口感,不會咬下去滿嘴都是麵衣,沾上特製醬汁,讓人很滿足!

菊元-6471.jpg

這土瓶蒸的容器也相當有歷史啦!很復古的感覺。

菊元-6476.jpg

裡面有熟悉的魚板!料多清鮮~

菊元-6481.jpg

湯頭喝起來真的就是很傳統的那個味道喔!

菊元-6483.jpg

這就是傳說中的醃梅子,有機會一定要來試試這裡的梅汁排骨。

菊元-6488.jpg

因為是和漢料理,所以也點得到一些熱炒,這是XO醬炒花枝,花枝非常軟嫩入味,帶點台的炒法,但味道非常順口。

菊元-6489.jpg

480元起的定食,相當划算啊!我一定還會再來的!

菊元-6497.jpg

待人非常親切的葉董, 從二十幾歲就在菊元工作,一直到接下菊元的經營棒子,想要把菊元傳承下去。

菊元-6500.jpg

日式榻榻米也可以辦桌,米兒我真是開了眼界了!!

菊元-6502.jpg

四樓的空間在當年可是非常氣派的,這裡的木材都用得很好,不但全部實木,而且都是沒有木眼的上木!

菊元-6504.jpg

瞧,這就是非常突兀的扶手,但為了方便老客人,即使不搭調,菊元仍然堅持為客人提供這個貼心的設施。

菊元-6505.jpg

菊元的師傅都在這裡工作很久了,尤其是左邊的老師傅更是從開幕就工作到現在,因為給員工的福利很好,而且公司都會照顧員工的家人,所以即使有好的工作機會,菊元的員工流動率都很低。

 

菊元日本料理

台北市民生西路300號3樓、4樓

02-25557565

11:30~14:00;17:30~21:30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仔細算一算,ROBIN’S鐵板燒應該是米兒去得最多次的一家鐵板燒餐廳了!除了因為這裡有手藝好人又親切的陳春生師傅坐鎮,也因為每次來這裡都可以吃到不一樣的東西,菜色也常隨著季節、活動推陳出新,和坊間許多歷史悠久、卻總一成不變的鐵板燒比起來,喜歡嘗鮮的米兒自然更喜歡這裡多一點。

 當然啦!在米兒小時候自然是吃不起鐵板燒這種高檔的餐廳的,所以米兒接觸到鐵板燒時,已經是自己有消費能力的年紀了,當時免不了想要把些具代表性的鐵板燒餐廳都試過一輪,不過,最後米兒還是最喜歡ROBIN’S鐵板燒!

 吃鐵板燒最大的樂趣就是可以一邊用餐一邊和師傅閒聊,尤其是可以得知更多食材的特性和烹調手法,再加上在面前現場處理食材,吃得也安心一點!

 不過,這些年在ROBIN’S鐵板燒用餐那麼多次,卻是最近才和陳春生師傅聊起,這原來是全台灣第一家開在五星級酒店裡的鐵板燒餐廳,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歷史囉!而那時候在台中鐵板燒界已經小有名氣的陳春生師傅,就因為晶華酒店的鐵板燒餐廳要開張,而被網羅來台北籌備開店事宜。

 陳春生師傅笑著說,因為自己沒做過飯店,覺得無法勝任,一開始不敢答應,猶豫了很久,最後決定給自己一個挑戰,沒想到這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剛開幕的時候,都沒有客人啊!因為那些有錢的大老闆都習慣去新濱、紅花等等名店,誰會想到五星級飯店來吃鐵板燒?」陳春生師傅笑著說。但陳師傅就這麼穩扎穩打,慢慢培養自己的客人,漸漸一傳十十傳百,讓晶華鐵板燒做出成績來,後來還找來日本空間設計大師—橋本夕紀夫之手來重新改裝整個空間,就是現在大家看到呈現經典現代(Classic Modern)的空間裝潢。

 而晶華董事長潘思亮也因為鐵板燒和牛排館的外場經理劉文秀貢獻頗多,以餐廳為家,特地用他的英文名字給這兩家餐廳起名字,就成了大家現在耳熟能詳的ROBIN’S鐵板燒,而ROBIN叔叔也成為餐廳的活招牌,雖然ROBIN叔叔去年因病過世,但許多老客人仍然無法忘記這個優秀的餐飲人,而由老闆決定將餐廳名字以員工為名的例子,大約也只有這ROBIN叔叔了。

 另外,ROBIN’S鐵板燒也是全台唯一請過日本米其林餐廳UKAI來台客座的餐廳,中日交流鐵板燒的技藝,也把一些膾炙人口的米其林菜色留了下來,像是表演性質高,味道又鮮美的鹽焗活鮑就很受客人歡迎。

 一直到現在,米兒覺得為什麼這裡的生意愈來愈紅火,除了因為餐點一直有變化之外,也保留了許多「老味道」!但老味道指的可不是傳統上位於地下室、一走下去會聞到一種油味的老字號鐵板燒餐廳的味道,而是陳師傅會把當年受歡迎的鐵板燒做法保留下來,如果有熟客或是特別指定的客人,他也會依客人喜好呈現出那些歷久彌新的口味,就連擺盤也是!

 「那我們這次就來回味一下老味道吧!」米兒對陳師傅提出這樣的要求,而一向對客人很好的陳師傅自然樂於讓米兒品嘗一下當年的滋味。「其實我們現在供應的三種湯品,都是從以前到現在都換不掉的老味道!」陳師傅一邊準備著牛肉卷,一邊說著。哈哈~對呀,尤其是我最愛的洋蔥湯,每次來都是不變的好味道!

 「以前沒有冷藏牛肉,冷凍牛肉做成牛排口感沒那麼好,但如果切成薄片,裡面再卷上炒軟多汁的洋蔥等蔬菜,吃起來就會很柔嫩多汁!」陳師傅花了很長的時間在炒洋蔥、胡蘿蔔等等蔬菜。「一定要炒到很軟很軟,卷進只有一面煎熟的牛肉裡,吃起來才有入口化的口感!」唉~真的是耶~因為米兒後來吃到的牛肉卷都是創意版,裡頭卷剝皮辣椒或飛魚卵的,很少師傅要花這麼長時間在炒那個蔬菜!這一吃,果然非同凡響。

 還有就是最後的蔬菜,多半都是用豆芽菜,但現在在五星級飯店裡,要吃到炒豆芽還真的不太容易。「當年這個炒豆芽,一定要加醬油和黑胡椒去提出那個味道,雖然簡單,但要炒出那個香味和脆度,還真得要功夫!」陳師傅雖然久沒有炒豆芽菜,功夫依然了得啊!

 再來就是鐵板炒飯啦!喜歡吃鐵板燒的人多半都忘不了鐵板炒飯的好滋味,雖然到最後都快吃不下了,但那在鐵板上跳舞的飯粒,光是看著師傅在炒的架勢和聞那個香氣,就又把饞蟲勾了出來!「現在有很些已經吃了四代的老客人,還會特地來這裡打包鐵板炒飯回去!」蛤?我還第一次知道原來這裡的炒飯可以外帶,下次肯定要來外帶回家試試,哈哈~

 

ROBIN-6290.jpg

X.O.奶油龍蝦湯、奶油蘑菇湯這二味,一直是這裡的經典款湯品。

ROBIN-6292.jpg

但米兒最愛的永遠是喝起來會燙口的起司焗洋蔥湯!香濃的滋味,喝一碗就讓人好滿足!

ROBIN-6276.jpg

還有這經典的大蒜麵包,但是小鳥胃的米兒可是一口都不敢動,以免接下來的好料吃不下~~

ROBIN-6280.jpg

ROBIN’S鐵板燒的菜單當中羅列各式最頂級食材,牛肉有PRIME級美國牛或澳洲和牛可選擇,而現代人最重視的蔬菜,也都經過陳師傅精挑,並大量使用本土當季食材,讓客人吃出鮮美。

ROBIN-6284.jpg

海鮮自然是品質最好的,澎湖大明蝦、北海道生食級干貝還有活的宜蘭九孔鮑。

ROBIN-6297.jpg

每天都要像交際花一樣轉好幾枱的陳春師傅上場!不知道為什麼覺得陳師傅年紀愈大愈帥咧~哈哈~尤其是他那個皮膚,真是好喔!!

ROBIN-6300.jpg

ROBIN’S鐵板燒的烹飪檯是採用無煙電熱鐵板的先進裝置,所以即使我們坐包廂,也沒有惱人的油煙,厚約3公分特製的鐵板導熱快速且均勻,所以在上面烹調的食材都能呈現絕佳滋味。

ROBIN-6303.jpgROBIN-6306.jpg

看得出這二盤的差別嗎?陳師傅特別做出二種擺盤,左邊是現代新式擺盤,會加入生菜嫩葉裝飾。右邊是僅有炒青江菜搭配。但共通點都是永遠沒辦法被取代的蜂蜜芥茉醬汁~~和明蝦、干貝超級對味的啊~~

 

ROBIN-6309.jpg

開始表演鹽焗活鮑囉!這道就是UKAI來客坐之後留下來的代表性菜色,把鐵板的運用發揮到極致!

ROBIN-6312.jpg

蓋上北海道大片昆布後覆上大量的鹽~~

ROBIN-6314.jpg

再外用銅鍋準備醬汁~

ROBIN-6315.jpg

煮好後還要去殼去內臟~

ROBIN-6318.jpg

最後呈現出來的就是加了松露醬(有切角塊的松露!!)和檸檬奶醬,底下則是陳師傅特別選用綠竹筍做搭配的配菜,既好看又好吃!

ROBIN-6323.jpg

哈哈~為了米兒想吃老味道,陳師傅特別準備的牛肉卷材料!

ROBIN-6326.jpg

但是當然不能錯過美味多汁的美國頂級肋眼牛排囉~~

ROBIN-6328.jpg

值得一提的是,陳師傅的培根雞腿,是愛吃雞肉的人絕對不可錯過的,真的很難想像怎麼可以把雞皮煎到那麼脆!!

ROBIN-6329.jpg

吼~培根雞排在煎的時候那個香味就讓你一直吞口水!

ROBIN-6335.jpg

那個皮之脆的~~再加上半土雞的彈嫩多汁,好好吃喔~~(擦口水~)

 

ROBIN-6339.jpg

炸蒜片也是傳統鐵板燒愛好者的最愛,以往都是在鐵板上炒生蒜,但因為用量太大,現在都在廚房裡處理好再拿出來。

ROBIN-6340.jpg

那炒得軟而入味的洋蔥蘑菇等蔬菜,放在剛放上鐵板的牛肉薄片上~

ROBIN-6341.jpg

卷起之後切成一口大小~就是好吃牛肉卷啦~

ROBIN-6337.jpgROBIN-6343.jpg

以往牛肉卷就是像左圖一樣直接給客人,現在都會再加上擺盤,各有不同的食趣。

ROBIN-6352.jpgROBIN-6357.jpg

厚片美國頂級牛肉重裝出場~~要把牛排在鐵板上處理得軟而多汁,要煎二次,第一次煎完要取出靜置,第二次煎才煎到客人要的熟度~然後切成一口一個的大小~

 

ROBIN-6361.jpgROBIN-6359.jpg

左邊是現代的擺盤,放在漂亮的黑盤裡,加上炒蔬菜一起上桌~右邊就是傳統吃法,搭配蒜片和椒鹽~

 

ROBIN-6365.jpg

米兒愛吃三分熟~陳師傅的牛排煎得真是沒話說的好吃~~

ROBIN-6367.jpg

嘿~~炒飯出來之前,最重要的功夫就是炒蔬菜,要把這些蔬菜都炒軟才放白飯和雞蛋,可別小看了這炒飯,用這二把鏟子還真的不容易鏟呢!

ROBIN-6370.jpg

粒粒分明又香氣十足的鐵板炒飯,也可以外帶喔!!

ROBIN-6372.jpgROBIN-6373.jpg

傳統上吃鐵板燒最後就是炒豆芽,師傅俐落的炒功,一下灑鹽一下滴醬油的,瞬間香氣十足!

 

ROBIN-6376.jpg

豆芽炒好之後仍然脆嫩可口,這就是功力啊~~

ROBIN-6378.jpg

不過現在的蔬菜都換成時令的蔬果了~

ROBIN-6381.jpg

這季是地瓜、筊白筍和絲瓜,那個地瓜超級好吃啊~

ROBIN-6384.jpg

最後的甜點怎能忘了煎香蕉這個經典呢!!

ROBIN-6387.jpg

煎好的香蕉搭配水果和冰淇淋,真是永恆的經典鐵板滋味啊~~

IMG_9116.JPG

現在晶華鐵板燒的空間是由日本空間設計大師橋木夕紀夫設計,現代摩登的風格,在這裡用餐相當愉快~~

 

IMG_9115.JPG

如果你也喜歡鐵板燒,不可錯過這吃得到傳統也品嘗得到創新的鐵板燒口味喔!!

 

 

 

 

ROBIN’S鐵板燒

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1號
02-2523-8000分機 3930
 12:00 ~14:00;18:00~22:00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年,全台灣掀起了一陣「柴燒熱」,特別是柴燒披薩,好像冠上「柴燒」二字,就成為美味的代名詞。

 但其實,早在三十多年前,現在的「台北喜來登飯店」的前身「來來香格里拉飯店」時期,地下室的「比薩屋」就已經開始以窯烤爐來製作柴燒披薩,在當年要耗費九十萬蓋一座披薩爐,真是讓人瞠目結舌!至今,這座歷史悠久的窯烤爐仍然為舊雨新知們烤披薩、烤麵包,而比薩屋的開放式廚房設計,在當年更是創舉,一直到現在,可以從座位上看到師傅們熟練地在開放式廚房拍餅皮、烤披薩,仍是來這裡用餐最大的樂趣之一。

 在那個年代,能到來來飯店消費的族群不是政府要員就是有錢人家,而懂得品嘗義大利比薩的族群,當年也多半都是有能力飄洋過海出國的,對於那時候一般老百姓來說,比薩這食物是非常陌生的,不像現在大街小巷都有披薩專賣店。

 米兒還記得多年前第一次被長輩帶著進入比薩屋時的興奮感(那時候已經改為來來喜來登飯店,大家通稱來來大飯店),至今猶記得一進門口的左手邊有一個櫃子,上面擺著許多歐式麵包和起司,客人們可以自由切取,整個用餐氣氛感覺熱絡而不拘謹,和米兒想像中的「高級餐廳」不太一樣!沒有冰冷的距離感,而呈現溫馨自在的用餐氛圍;那也是米兒第一次吃到薄片披薩,一直到現在,仍然清楚記得那手切麵包和披薩的獨特香氣,還有那個用木頭營造出來的暗色系空間裡,溫暖的爐火。

 只是米兒再度有機會來到比薩屋用餐時,來來飯店已經改名為現在的台北喜來登大飯店,而比薩屋的空間也做了一些修整,原本可以自由取食的麵包櫃不見了,只留下開放式廚房與那座窯烤爐,當年最受歡迎的餐前麵包「蔥花麵包卷」,則變成在菜單裡每日限量供應的單品,有時候去晚了還吃不到,說真的,總會讓人有一種淡淡失落的感覺。

 好在比薩屋的靈魂人物小李師傅一直都在,從年輕小夥子一路在比薩屋任職三十多年,小李師傅給客人的感覺始終都是那麼隨和客氣,好像在比薩屋裡看到他,就等於是有了好滋味的保證。小李師傅回憶當年,他說最早比薩屋是一個外國藉主廚,而他是在比薩屋開業一年後才進來這裡工作,因為自己待過當年很夯的法國餐廳「羅曼蒂」,所以也把一些法國菜學到的概念及做法慢慢融入菜單裡面,漸漸地做出「小李師傅的比薩屋風格」,到現在,跟他在一起的工作團隊幾乎都是原班人馬,培養了多年的默契,成為他最得力的後盾,「老客人要的就是這個味道!」小李師傅自豪地說。

 薄片披薩在三十多年前並不盛行,小李師傅說,比薩屋的麵團配方,從開始到現在只有小小的更動,因為皮薄饀多,滋味豐富,再加上相思木燒烤的獨特香氣,很受客人歡迎!只是以前的菜單上都是固定的單點口味,現在為了吸引更多年輕族群,不但可以自由搭配食材組合成個人獨創口味的比薩,還可以選擇一個比薩做成二種口味,滿足現在人喜歡多樣化的口味。

 給人感覺相當樂觀的小李師傅笑著說,比薩屋裡的老客人雖然有不少「大佬級」的,但是他們跟小李師傅就像家人一樣,因為在多年前,小李師傅就習慣穿梭在餐桌之間,聆聽客人意見,到後來這些熟客都和小李師傅變成朋友,要吃什麼都交給師傅決定。「他們請我配菜的時候,我都會問今天要請的是什麼人?請客戶的,就要大氣澎派;請朋友的,就要經濟實惠........」小李師傅說著幫客人配菜的「咩咩角角」,讓人完全感覺到,他不但抓住了客人的胃,也抓住了客人的心,難怪那些老客人當年帶來的小小孩現在長大之後,還要帶著自己的小小孩也來回味,那是家族的味道,也是傳承的溫馨滋味。

 

 

PIZA-6127.jpg

主廚特製麵包盤,雖然沒有了可以自己取用的麵包台,現在到比薩屋消費,餐前都會送上用老麵手工揉製而成,現烤熱騰騰的麵包,也是用窯烤爐烤出來的,皮脆芯軟,麵香十足,佐上主廚特製番茄莎莎醬,既清爽又開胃。

蔥花麵包-01.jpg

每日現做窯烤蔥花麵包,每份6顆,150大洋。經典蔥花麵包,是老顧客的最愛,每日限量供應,因為以老麵麵糰製作,將其揉成螺旋狀增加層次,加入三星蔥花並刷上一層蛋液,鹹香滋味在齒頰中留香。

PIZA-6130.jpg

PIZA-6133.jpg

溫熱干貝和帕瑪火腿佐陳醋甜洋蔥沙拉,520大洋。這道沙拉是比薩屋人氣不敗的經典款,以爽脆的生菜搭配鹹香的帕瑪火腿薄片和用陳年醋漬的甜洋蔥,生菜本身不需太多調味就吃得出脆嫩爽口的滋味,搭配嫩得不得了的煎干貝,更豐富了整道沙拉的口感。

PIZA-6149.jpg

奧斯塔牛肉番茄蔬菜湯,300大洋,多年前這道湯就是菜單裡的不敗單品,改良自義式蔬菜湯,用了大量番茄、洋蔥、洋芹去熬煮出來的鮮甜滋味,加上小李師傅大氣地使用牛腩肉去提味,讓這道湯不但喝起來清甜,還帶有牛肉的鮮香。

PIZA-6136.jpg

PIZA-6143.jpg

焗烤海膽明蝦,1280大洋。這是小李師傅推薦的燉鍋料理,這幾年用鑄鐵鍋做的燉鍋菜也成為比薩屋的人氣單品,在微涼的天氣裡吃起來特別過癮,尤其又有那麼多的起司和彈Q的大明蝦,加上海膽的鮮味,再用新鮮牛番茄平衡奶味,那醬汁好吃到讓人想用麵包沾著吃光光啊~~(小鳥胃的米兒的幻想......)

PIZA-6153.jpg

PIZA-6156.jpg

羅勒青醬海鮮飯,680大洋,主廚別出心裁地加了黑米去做燉飯,最後還大氣地灑了很多松子,青醬的滋味吃起來有很新鮮的感覺,海鮮料也給得很大氣,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師傅怕我們三個女生點二個比薩吃不下,所以飯量有減少,哈哈,真是貼心耶!這裡的義大利燉飯仍然帶米芯,是米兒很喜歡的口感,整體來說是道很棒的燉飯。

PIZA-6163.jpg

親切溫暖的服務也是比薩屋吸引客人一來再來的重要原因。

PIZA-6160.jpg

創意比薩,850大洋。這次是燻鮭魚海鮮拼鴨胸比薩,這裡的比薩不但可以自己選擇配料,還能夠請師傅做成一個雙口味,即使一起用餐的人不多,也能吃到不同口味的比薩。

PIZA-6172.jpg

8吋馳名起司甜比薩,650大洋,用了切達、瑪茲瑞拉、高達和帕瑪森等四種不同口味的披薩,最後再用義大利香料還有蜜糖提味,吃起來有獨特的口感和柔潤奶香,是坊間較不容易吃到的獨特口味。

PIZA-6176.jpg

跟著小李師傅多年的陳永裕,從16歲在這裡做比薩做到現在,是小李師傅的得力助手!

PIZA-6178.jpg

這座柴燒爐當年耗資九十萬打造,可說是全台灣歷史最悠久的柴燒披薩爐。

PIZA-6182.jpg

小李師傅是比薩屋的靈魂人物,在這裡工作數十年,和老客人都變成如同家人般的好朋友!看到他就覺得安心。

台北喜來登比薩屋廳景照-2.jpg

重新改裝後的比薩屋,仍保留了當年的木造風格,也保留了適合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長桌型態,讓用餐氣氛更加熱絡。

 

 

 

台北喜來登比薩屋餐廳

台北市忠孝東路1段12號

02-23211818

11:30~14:30;18:00~22:00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麵包要價五百、一千的,說起來真的很令人咋舌,尤其是這家名為「味覺的感動」烘焙坊,在台灣還沒有很大的名氣,吸引米兒的地方,是因為這小小的烘焙坊居然大手比請到日本最具權威、被喻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天然酵母麵包大師—志賀勝榮擔任指導顧問!

 說真的米兒一開始很難完全信服所謂的「大師」,到底是造神運動的結果,還是真有兩把刷子?尤其光從一些介紹文字中,得知「志賀流」麵包的特點:混合「2~3種自家培養的天然酵母」、「18度18小時長時間發酵」、「高加水」....等等獨特的手法,是成就這被喻為「無法被複製的麵包」最主要的關鍵。如果不是親眼目睹大師做麵包的手法,還真的很難體會箇中奧妙!也很難體會為什麼這麵包一個要賣那麼貴!

 先來談談米兒個人覺得最有意思的「高加水」吧!

 光看「高加水」這個名詞可能會霧煞煞,這個指的是麵團的含水量非常高。喜歡吃麵包的人幾乎都會把「濕潤」作為評判麵包好不好吃的依據之一,而濕潤的關鍵就在於含水量,而麵包師傅們也致力於在增加麵團含水量,好讓麵包吃起來的口感更好!但高含水量的麵團其實不好操作,而如何讓水分被麵粉吸收而不會變濕糊狀更需要技巧,特別是整形的時候。如果看過麵包的製作過程,應該知道麵包在整形時,要把麵團弄成一團一團等待二次發酵,但是志賀勝榮花了數十年的時間研究出將麵團含水量提高的秘技,所以他的麵團含水量平均多達80%~100%!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這樣高含水量的麵團如何整形呢?原來他用的不是一般的整形方式,也是用快迅的手法將麵團卷疊起來,做成擁有高度保濕性的麵包,不但能延緩麵包老化速度,而且咀嚼時的口感柔軟有彈性卻不黏牙(不是因為烤半熟才能呈現柔軟的口感喔!烤半熟的台式歐包吃起來是會黏牙的!)即使吃不完將之冷凍,回烤時灑上少許水分,仍然能烤出剛出爐般的好口感!

 接下來就是令做麵包的人最頭痛的「發酵」了。

 這幾年坊間流行打著「天然酵母」旗幟的麵包店,但米兒之前曾經請教過不少麵包師傅關於酵母的種種,但是被喻為「酵母之父」志賀勝榮,打破了大多數麵包師使用單一酵母製作麵團的手法,不僅從零開始培酵母,而且使用「混合甜度較高的葡萄乾種、酸甜度平穩的老麵種、具淡淡苦味的啤酒花酵母種」等等不同的酵母混合做成複數酵母種製作麵團,讓不同酵母在長時間低溫發酵之後,可以產生更豐富的香氣與自然的甜度,光是這個複雜的程序和為了讓酵母有穩定的發展空間,就特別斥資百萬引進2台發酵箱,一開始還花了半年的時間去培養酵母,每天還要在固定時間以蘋果、馬鈴薯等不同的食物來餵養這些酵母,還要依照季節來調整發酵的溫濕度。

 也正因為酵母的培養如此費時費事,所以大多麵包店都是使用「天然的」商業酵母,少了雜菌的影響,可以更準確地做出始終如一的麵包口味,發酵時間也可以控制在一天能夠出爐好幾次的時間之內(平均大約是用28度C發酵3小時),才能大量製作出剛出爐的新鮮麵包。而志賀勝榮採用的複數酵母,因為只加入微量的菌,所以比需要用18度C的低溫,以長達6~18小時的發酵時間,讓酵母慢慢變化,最後留下高達70%的葡萄糖與大量乳酸菌,所以不需要在麵團中加入太多糖來增加甜度,就能讓麵包在咀嚼時感受到自然的甜味!

 所以「酵母之父」志賀勝榮用複數酵母做出來的麪包,不但擁有複數酵母自然產生的獨特香氣和甜度,送由SGS檢測認定,麵包內含有的乳酸菌為3,700,000、活酵母菌含量則更高達1,500,000,是一般麪包店的好幾倍!再加上因為不需要放改良劑的長時間發酵法,所以志賀勝榮的麵包每日僅能出爐一次,只能提供40種麵包!這也是為什麼「味覺的感動」烘焙坊賣的麵包價格會比坊間麵包店高出許多的最大原因了。

 然後再來講講麵粉吧!

 米兒這一陣子也開始又重拾大學時代去上過的麵包專業課程,當年米兒半途而廢主要是因為「發酵」實在學問太大了;但後來有了快速酵母,其實在家做麵包變得容易許多,只是,快速酵母做出來的麵包在滋味上就是少了點什麼,所以,米兒開始研究用更好的食材去做麵包,期望做出來的麵包口感加分,而其中麵粉佔了很大的影響性。

 早期做麵包就是到超市買一般高筋麵粉,後來在烘焙食品行裡,有多到讓你眼花繚亂的各式各樣麵粉,尤其是日本進口的就讓人搞不清楚,那麼,就買回家試試唄!嘿!還真別說人家日本的麵粉好,不僅質地較細緻,做出來的麵包口感就是不一樣。而志賀勝榮使用的麵粉,不但由日本進口(因為他在日本店用了20種麵粉來調配比例),而且選擇了多達12種的麵粉,每種麵包混合了2~3種不同的麵粉,運用它們不同的組合成分,展現出獨特的麵團特性!而為了保存好這些麵粉,店裡24小時都要開著冷氣以免溫度變化讓麵粉變質!如此高規格對待麵粉,才能夠讓麵包呈現最好的滋味啊!

 

 雖然台灣「味覺的感動」烘焙坊是志賀勝榮唯一在日本海外授權並擔任顧問的麵包店,但是台灣有人可以傳承大師的手藝嗎?嘿,還真的有!而且居然是一位台灣女弟子LISA,她在日本跟大師習藝多年,因為味覺天生敏銳,志賀師傅形容她「能夠記住我每一款麵包該有的味道」,因為能記住,所以才能在製作時抓到精髓,呈現出大師想要的麵包風味。米兒在「味覺的感動」烘焙坊看到師徒兩人有默契的互動,品嘗著師徒聯手打造出來的美味麵包,愈來愈能體會,這每一個要價不斐的麵包背後的用心和講究。

 啊!如果你也有興趣學做這獨特的麵包,「味覺的感動」即將在11月開設烘焙教室!從認識酵母、培養酵母、器具與材料認識等開始教學,逐步解說酵母發酵狀態、烤箱差異判斷,以及烘焙製作等步驟教學,內容除可詳細充分了解酵母與麵包之間的關係,更有實作與品嚐教學,是全台唯一獨家解構“志賀流”麵包的教學課程喔!
 

勝榮-5876.jpg

在這扇門裡的麵包,吃了真的會讓人有「味覺的感動」!

勝榮-5804.jpg

志賀勝榮和台灣女弟子LISA,在「味覺的感動」烘焙坊製作出志賀流的夢幻麵包,這是每天限量10個的義大利水果麵包!

勝榮-5820.jpg

瞧,這麼濕的麵團,如果不是特殊訓練的志賀流弟子,是很難知道要怎麼分割整形的!

勝榮-5791.jpg

這麵團柔軟無比,動作一慢就會黏在手上,所以師傅要用極俐落的手法來處理麵團整形。

勝榮-5794.jpg

一捏、一揉、一卷之間,高加水的麵團成形,就要趕快放到模子裡等待二次發酵。

勝榮-5797.jpg

看著大師做麵包的專注神情及俐落的手法,真的有一種感動耶!

勝榮-5815.jpg

志賀勝榮是一位和藹的長者,能夠跟大師接觸,並了解志賀流麪包的製程,米兒相當興奮。他正把整形好的義大利水果麵包放進發酵箱裡進行二次發酵。

勝榮-5769.jpg

半液狀的酵母菌種,需要細心培養。

勝榮-5830.jpg

義大利水果麵包,500大洋。米兒是看著志賀榮勝師傅處理這個麵團的!在製作過程中,米兒就一直在想像它的美味,果然,切開之後一看,雖然這個沒有一般水果麵包那麼多果乾,但是這個用的是志賀勝榮從義大利帶回來的酵母種,透過一天餵食三次的培養,歷經48小時以上的三段式發酵完成後,再與來自日本具有高蛋白質的麵粉,以及選用V.S.O.P白蘭地浸泡2天以上的綠葡萄、檸檬丁與橘皮絲,做成水分含量極高的麵團,做出來的Panettone口感介於麵包與糕之間,鬆軟綿密,吃完真的是口齒留香啊!

勝榮-5851.jpg

楓糖短棍麵包,120大洋。長相不太起眼,但切開之後會發現切面帶著水水的光澤,這是添加了來自加拿大的楓糖顆粒製作的法國短棍麪包,嚼感夠又有自然的楓糖甜香。

勝榮-5833.jpg勝榮-5846.jpg

原味可頌,50大洋。以價格來說,這裡的可頌是較為親民的一款,也是LISA最拿手的麵包,光看它層次豐富的金褐色外表,就讓人食指大動!使用的是德國有機小麥,法國Isigny發酵奶油,18小時長時間發酵而成,外酥內軟,撕開的手感也相當棒,一定要試試!

勝榮-5843.jpg

勝榮-5844.jpg

三色胡椒腰果麵包,240大洋;1/2份120大洋。混合了魯邦益種、葡萄菌種與啤酒花種共3種酵母以及馬鈴薯泥增加濕潤度,搭配香氣成熟的紅胡椒、稍微辛辣黑胡椒與綠胡椒共3種風味迥異的胡椒,產生獨特的香氣,最後加入腰果烤烤的麵包,味道非常耐人尋味,帶點辛辣感但卻不失柔和。

 

 

勝榮-5857.jpg

德國雜糧麵包,460大洋,1/2份230大洋、1/4份115大洋。這款麵包是屬於扎實度相當高的一款,因為志賀勝榮曾遠赴德國學習麵包製作,學到以80%裸麥製作的裸麥麵包,他研究許久才做出這款使用90%以上裸麥、燕麥、藜麥組成的雜糧麵包,厚實的手感,適合切薄片品嘗,裡頭添加核桃、青堤子、亞麻子增加口感,上層的白芝麻讓咀嚼時充滿香氣及油潤度,和米兒以往吃過的裸麥麵包大異其趣。你知道的,裸麥麵包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吃起來酸酸又乾硬,但這款完全不會喔!有種愈嚼愈香的滋味!

勝榮-5859.jpg

可麗露,80大洋。「味覺的感動」烘焙坊除了志賀流的麪包,也有法式甜點!這是主廚LISA的得意作品,用銅模烤出來的外脆內軟滋味,柔潤不甜膩,喜歡可麗露的人可別錯過!

勝榮-5868.jpg

小店的上寫著LISA的名字,可見志賀勝榮對這個女弟子多麼推崇。

勝榮-5873.jpg

為了讓大家更能接受這種新概念麵包,也有優惠組合,適合作為入門商品。

 

 

*關於志賀勝榮的麵包
以獨門作法烘焙出“世界不存在的麵包”的志賀勝榮,為第一位使用複數自家培養天然酵母種,結合自行研發出的「低溫長時間發酵」、「高加水」技術,製作出以健康麵包為出發點的職人,因此在日本擁有「志賀之前、志賀之後」這樣具分水嶺般的代表性形容。這股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志賀流」烘焙法,不僅讓志賀勝榮所經營的Signifiant Signifié手工麵包店(シニフィアン・シニフィエ),蟬聯東京知名美食餐廳指南「Tabelog」麵包類評鑑排名前3大店家(本店與分店囊括前3名),東京更有多家如阿曼酒店、香格里拉大飯店等五星級飯店,以及「ナリサワ」、「ル・マンジュ・トゥー (Le Mange-Tout)」與「アロマフレスカ」等米其林餐廳也相爭與大師合作,由志賀勝榮打造專屬客製化麵包,其中最特別的一款麵包現身於東京都港區的「ナリサワ」餐廳。這款名為「森のパン」的麵包以分子料理型態上桌,上桌時的麵包僅僅是裝在圓柱形容器內,如樹幹般造型的一份麵團,隨著利用隔水加熱讓麵團完成發酵後,接著將麵糰放入石鍋內烘烤,約20分鐘左右的時間即在餐桌上完成現烤麵包。吃起來具有嚼勁,充滿天然酵母豐富香甜風味的麵包,彷彿像是經歷了場美食魔術般的美妙饗宴。

 

味覺的感動

新門市: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二段 30 號 1 樓

(02)2351-0909

訂購網址:https://www.emotionsdegout.com.tw

FB:https://www.facebook.com/emotiondegout

IG:https://www.instagram.com/emotionsdegout_tw

(實際販售口味會依季節變換,價格及口味以門市及官網販售為主喔~)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iaCucina 我家廚房這家餐廳,米兒是誤打誤撞才知道這家店的。而且是吃完之後才發現,它居然是蔬食餐廳,還頗讓米兒意外。要不是那天餐廳的服務實在有夠冰冷,我想我會更喜歡這家餐廳。

 後來米兒才知道,MiaCucina 已經有好幾家分店,而且已經有三年的歷史啦!可能因為米兒平時屬於肉食動物,很少注意蔬食餐廳的動向吧!不過,如果你不仔細看菜單,然後也沒太在意有沒有看到「整塊肉」的菜色,在這裡享用沙拉、披薩、帕里尼、義大利麵、鬆餅等輕食型餐點,都不會讓人覺得「我在吃素」!而且吃起來味道還挺不錯的哩!

 米兒闖進來的是位於新光三越A11館二樓的分店,空間感結合了美式與義式,原木感的空間,加上大大的開放式廚房與入口處最吸睛的甜點麵包櫃,不知怎麼地就讓人很想走進來,所以,即使是平日下午,這裡也常常坐滿了人,因為除了用餐之外,這裡也提供自製甜點與麵包,餐點非常多樣化。 
 菜單的設計不但感覺活潑,而且會在菜單中告訴消費者關於美食、食材的知識以及餐廳的經營,但巧妙地避開「蔬食」字眼,它會告訴你吃沙拉的好處,但不告訴你其實你的沙拉裡沒有葷食,所以,即使是平常對吃蔬食感到抗拒的人到了這裡,還是可以在自然的食材與細心的調味裡,找到討好味蕾的菜色。 
 像是最受歡迎的橙橘草莓胡桃沙拉,一大盆上桌時,色彩繽紛有如甜點一般,光是視覺上的熱鬧感,就讓人食指大動,裡頭有很多種水果,大大顆的草莓與如陽光一般的甜橙,搭配生菜和酸甜的橙醋醬,清新的滋味正適合夏天食用,因為賣相太好,特別受女性朋友歡迎,大大的分量足夠當主食,有時候一個人一分沙拉就很有飽足感了;最重要的是,這裡的蔬菜、水果都用臭氧殺菌,用活氧水清洗,為的就是讓客人能夠吃得安心又健康。 
 這裡的帕里尼也值得一提,因為用是自家烘焙坊做的麵包,這個麵包口感非常好,軟而扎實,還吃得出天然酵母的那種淡淡酸香味,夾上豐富的食材後壓烤過,讓裡頭的起司融化,融合所有食材的風味,大大口咬下,烤得酥脆的麵包體呈現令人愉悅的咬感,而滋味豐富的內饀,吃得出用料實在,食量小的女生還可能無法一個人吃掉一整分呢! 
 如果喜歡薄片披薩,現點現做的薄餅也是MiaCucina 我家廚房的招牌菜之一,不同於一般披薩的口感,這裡的餅皮是用手桿的,呈現鹹香如同餅乾的口感,吃起來很順口喔! 

 

MIACUCINA-1442.jpg

MIACUCINA-1445.jpg

最招牌的橙橘草莓胡桃沙拉,小280大洋。美不勝收,大量草莓、橙、蘋果等水果搭配鮮脆的蘿蔓生菜,以胡桃提香,滋味酸甜爽口。 

MIACUCINA-1466.jpg

酪梨野菇帕里尼,315大洋。加了焦糖洋蔥結合整個風味,自製麵包烤得酥脆帶咬勁,裡頭融化的起司潤滑了整體口感,雖然都是菜,但會讓人一口接一口。 

MIACUCINA-1480.jpg

烤玉米培根煙燻奶酪麵,430大洋。用烤過的玉米搭配煙燻素培根做的烤玉米培根煙燻奶酪麵,充滿了烤玉米獨有的香甜氣息,因為用的是細扁麵,飽吸了奶醬和玉米的風味,再加上畫龍點睛的培根香氣,沒有一點多餘的醬汁,吃起來爽口中帶著煙燻的濃郁香氣,是一道令人難忘的獨特麵食。 

MIACUCINA-1484.jpgMIACUCINA-1487.jpg

三種起司烤番茄口味薄餅,395大洋。看得出是手桿餅皮啊~~呈現很不規則的形狀,哈哈,不過這酸甜的番茄片烤過後呈現的濃郁香氣,和柔滑的起司真是絕配啊!

 

MIACUCINA-1506.jpg

OREO起士蛋糕,190大洋。起士控一定要來嘗嘗這濃郁綿密的全新起士口感,滿滿滿的一整片Oreo餅乾完美結合。

 

MIACUCINA-1453.jpg

這裡有許多自製甜點,喜歡的話也可以外帶。

MIACUCINA-1454.jpg

很有趣的新甜點,有機會再來吃吃看~~

MIACUCINA-1450.jpg

除了甜點也有麵包,原來他們的品牌中還有一家麵包店。

MIACUCINA-1452.jpg

店門口看起來像是一家美式餐廳啊~~~

 

MiaCucina 我家廚房

台北市松壽路11號2樓

https://www.facebook.com/MiaCucina-My-Kitchen-259529090829207/

 

 

文章標籤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