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光復初期,三重埔聚集了許多從中南部上來的出外人,準備在台北闖出一片天,各行業業興盛,也 讓三重埔一帶熱鬧地發展了起來。人聚集的地方就一定會有市場,一直到現在,大同南北路每天早上仍是熱鬧滾滾的傳統市場;而當年,從彰化北上來台北奮鬥的李 渥田,帶著家小就在這一帶落了腳。

 原本也是吃人家頭路的李渥田,年輕時並沒有當過兵,沒想到二十九歲那年被徵召去金門打八二三砲戰,在戰火中經歷許多驚險的他,回台後因無法回到原本工作的公司,於是和老婆商量,在大同南路市場裡,擺起了賣冰的小攤子。

 阿田嬸笑著說,那時候賣冰是要用釘鑿慢慢敲出來的,夏天的時候生意好到不行,但冬天卻冷冷清清,為了維持家計,兩夫妻開始賣起肉粽。

  只是,賣肉粽從製作油飯開始,還要洗粽葉、包粽子,讓帶著三個小孩的年輕夫妻有點兒吃不消,但因為自家研究的油飯用料扎實,口味還挺受到附近鄉親喜愛,又 捨不得放棄不做,有一天,一個客人一句無意間的話:「反正包在葉子裡麻煩,不如直接賣油飯!」一語驚醒夢中人,於是,「阿田油飯」就這麼誕生了。

 那一年,現在接手的次子李振盛才五歲,就已經跟在父母身邊幫忙一些瑣碎的事情,也因此在耳濡目染中,長大成人。

 個性老實的阿田伯一家人,從來不曾去跟別人學過怎麼做油飯,全都是靠著兩夫妻自己在家研究摸索;也許正因為是把自己家裡做的最好吃的、最吃得出家庭溫暖的油飯拿出來賣,讓吃過的人都能感受到這對夫妻的用心,就這樣,從早餐時間就開始賣的阿田油飯,成為許多在三重埔長大的小孩,兒時最難忘的早餐。

  今年五十幾歲的李振盛,頭髮和父親一樣都已花白了,因為父母年邁捨不得放下這小生意,才把攤子搬回自家住宅一樓,卻還是堅持著用最傳統的方式,一大早起來 洗米、蒸米、滷肉、拌油飯;他一邊忙碌地準備著客人點的油飯,一邊解釋說:「我們的油飯,是選用長糯米,放在木桶裡蒸成飯,再拌上滷肉的肉汁和油蔥做成 的。因為蒸的米熟度比較均勻,不會有一部分黏一部分硬的狀況;而這糯米最好選用舊米,吃起來比較不會那麼黏,口感也比較好。」而油飯上面的滷肉,一看就知 道是用手工切的,笑咪咪的阿田嬸補充:「以前我們也把滷肉拌到油飯裡,不過有些客人不愛吃會挑掉,所以我們乾脆分開放。」

 阿田嬸比手畫 腳地表示,這滷肉要選油脂分布均勻的五花肉,先煮過後冰凍,才切成火柴般粗細,爆炒出油後,再加入其他調味料滷成的,「因為煮過後比較好切成小塊啊,不然 生肉軟軟的怎麼切?」讓人覺得她憨直得可愛,只為了保留「手切」的口感,而去研究出最好操作的方式,不像坊間已經很多人都改用機器了。

  說到機器,阿田嬸心疼接手的兒子李振盛,曾勸兒子改用機器拌油飯;然而,李振盛認為,若改採機器,還不是得花時間去清洗,「機器裡一些死角若不清乾淨,客 人吃了也不安心,反正用的時間差不多,還不如我自己用手拌比較實在。」所以,李振盛接手後這十年來,仍然照著當年父母的方式,在大灶上面蒸好飯,倒到大鐵 盆裡,趁熱倒入滷汁拌好油飯,再裝成一桶一桶的,才再倒在攤子上的蒸爐上。剛倒出來的油飯呈現一個大蛋糕的模樣,只見李振盛俐落地用竹鏟子挖取油飯,加上 肉臊、淋上甜辣醬,一碗豐美的油飯就做好了。

 雖然這小小的店面只簡單地賣油飯、貢丸湯、冬粉湯,但每天一開店,就一直湧進絡繹不絕的客人。李振盛夫妻忙著做油飯,而阿田伯、阿田嬸時不時地在店裡幫忙收碗碟,並和老客人們寒喧,這樣的場景,讓人不由得也感受到濃濃的人親土也親的氣氛,也豐美了阿田油飯的質樸美味。

 

頭髮花白的第二代老闆正忙碌地挖著客人要的油飯,熱氣蒸騰,香氣四溢的油飯,包含了許多人的童年回憶。

這裡的油飯上面會加上手切的滷肉和自製甜辣醬,口味相當多層次。

油飯是用竹製的叉子挖的,很有古早味。

盛好一碗尖尖的油飯,會淋上一杓甜辣醬。

湯頭清鮮、貢丸彈性十足的貢丸湯,喝起來就是小時候令人懷念的味道。

湯頭可是用很多豬大骨去熬的喔~所以喝起來很鮮美。

這就是八十歲的阿田伯與阿田嬸,仍然常在店裡幫忙,他們可是看著許多附近鄰居小孩長大的慈祥老人呢!

店門口的招牌,這個價格有略為調漲,但為了不要漲太多,而有了32元、28元這種零頭。




阿田油飯
台北縣三重市電信街48號

(02)2975-9577

06:0014:00




美味指數    ★★★

空間指數   


實惠指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米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